2018年年末的硝烟还未散尽,各家银行又马不停蹄投入2019年新年揽储大战。随着资管新规及理财新规的逐步落地,刚性兑付被打破,保本理财时代渐行渐远。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部分银行发现,多家银行目前热推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尽管标示着浮动的收益区间,但理财经理在介绍时却表示银行基本可以保证客户拿到最高收益。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假结构性存款属于变相刚兑,随着监管趋严,未来将得到规范。 “浮动收益”却被说成“保最高收益”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实质是将投资人用于理财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作为银行存款,小部分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因此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不仅与存款利率挂钩,还与所购买的黄金、期权等在观察期内的走势有关。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向记者表示,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是变动的,在预期最高与最低收益率之间波动,且通常来说较难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多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尽管标示着浮动的收益区间,但银行理财经理在介绍时却表示银行基本可以保证客户拿到最高收益。 记者在某大型国有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上了解到,该行2019年以来已经推出3期结构性存款产品,其中1万元起购的有两款:180天期的利率为2.7%至3.55%;348天期的利率为2.7%至3.65%;还有一款为20万元起购,期限为181天,利率是2.7%至3.85%。根据说明书,这三款产品均属于保本浮动收益类,与外汇汇率挂钩,收益随挂钩标的表现在预期区间内浮动,银行对产品的本金和最低收益提供保证,但不保证能实现最高收益。 不过,该行理财经理在向记者介绍时,说法却与产品说明书不同。他表示,预期收益并不是浮动的,要么为最低值,要么为最高值,并且银行基本可以保证客户拿到最高收益。“比如1万元起购的,180天期的基本可以保证3.55%的收益,348天期的基本可保证3.65%,拿不到最高利率的风险很低。”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该行某结构性存款产品时也表示,该产品收益虽与黄金挂钩,但并不浮动,收益率为1.35%或者3.75%,且基本按最高收益率即3.75%执行。 据了解,这种名为浮动收益,实则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并不是真正的结构性存款,通常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结构性存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产品刚兑被打破,很多银行推出结构性存款产品,且市场需求旺盛,这其中不乏一些假结构性存款。真正的结构性存款是以挂钩标的在金融市场的真实交易为背景,而有些产品背后并没有真实交易,只是为了达到保本保收益的目标,给出了更高的收益许诺,这种产品就是假结构性存款。 于康表示,假结构性存款是指原本用于投资衍生品的资金并未真正与金融衍生品挂钩。假结构性存款在产品设计时,或是为嵌入结构性存款的衍生品工具设置不可能执行的条件,导致衍生品交易不可能被触发,或是在设计时将嵌入衍生品的观察区间或者情景条件设置得较为宽松,从而很容易就可获得预期最高收益。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该行推出的一款1年期结构性存款产品与黄金挂钩,收益率为1.75%或3.98%。“除非发生金价上涨或下跌在50%以上,否则收益率都可达到3.98%。” 银行卖力吆喝为哪般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推出假结构性存款,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户,以高息揽储。而这种假结构性存款仍属于变相刚兑,随着监管趋严,未来将得到规范。 于康表示,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一方面逐渐失去了保本保收益的优势,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同业业务受限导致存款流失严重。结构性存款可以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迎合投资者“保本保息”的投资习惯,帮助银行留住客户,缓解银行流动性危机,因此受到了银行的青睐。 记者在一家国有大行网点的窗口处看到了推荐结构性存款的宣传页,就此询问网点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就是以前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只是换了一个名字。” 在于康看来,银行推行假结构性存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针对不同挂钩标的和期限的结构性存款定价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型和参数,而许多中小银行缺乏经验和人员配备,很难设计出真正结构化的存款产品。其次,真实的结构性存款也意味着增加了收益的波动性,会对客户形成冲击。另外,当前对结构性存款监管力度不大,使得一些并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的中小银行仍在发行结构性产品,“假结构”乱象由此产生。 温彬表示,假结构性存款仍属于变相刚兑,随着监管趋严,未来将受到限制。同时,温彬表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真正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度还不够,汇率、利率、金融衍生品等交易规模还较小,真正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等的推进,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打破刚兑的情况下,将更加规范的参与金融市场。” 真结构性产品风险需警惕 融360最新发布的《2018年11月银行理财市场分析报告》对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了提示,指出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要注意,真正的结构性存款,最终产品收益率不一定达到预期收益率,所以在购买前要仔细阅读其收益规则。 根据2018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构性存款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按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那么结构性存款是否可看作普通存款呢?又存在哪些风险? 对此,于康表示,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中投资银行存款的部分风险很小,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因此其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用于购买衍生产品的资金比例,投资衍生品比例越高则可能的风险越大,但通常银行用于购买衍生品的比例不会太高,总的来说其风险介于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之间。相应的,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大于银行存款,一般情况下不及银行理财。 “结构性存款比较适合对收益要求不高,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结构性存款并非‘保本’理财产品,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时不要只被收益率吸引,还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标的,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理性投资。”于康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