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看跌”,是指如果该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在观察期内出现了约定幅度的下跌,则产品可触达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倾向于将“看跌型”理财产品作为挂钩标的市场下行的对冲工具 近期,一种风险等级较低但最高预期年化收益可达15%的银行理财产品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看跌型”理财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产品属于结构性理财的一种。所谓“看跌”,是指如果该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例如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黄金等)在观察期内出现了约定幅度的下跌,则产品可触达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如15.09%,反之则仅为最低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如0.24%。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预计今后将有更多指数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尤其随着做空机制逐步成熟,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投研水平提高,此类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如何判断“看跌型”理财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又应如何选择?其中,“分析挂钩标的”“明确收益结构”“厘清产品性质”是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步骤。 分析挂钩标的 “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尤其是看跌、看涨类型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分析挂钩标的,判断其涨跌走势。”招商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典型特征,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将固定收益证券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例如与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敦金或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现货表现相结合。 以招行在售的“上证50看跌鲨鱼鳍”为例,该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年化收益区间为0.24%—15.09%,期限62天,5万元起购,风险等级R2,挂钩标的是上证50指数。 “也就是说,在观察期内,如果上证指数定盘价格均高于或等于期初价格的92%,且期末价格高于期初价格的103%,俗话说‘看跌失败’,那么年化收益率只是最低的0.24%。”该客户经理说。 业内人士表示,挂钩标的在产品存续期间市场表现是决定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关键因素,因而,分析挂钩标的走势成为购买“看跌型”理财产品的关键。 例如,2018年第四季度,国际金价整体维持上行势头,那么在此期间挂钩黄金的“看跌型”理财产品就很难获得最高预期收益。 正因为挂钩标的走势往往较难判断,“看跌型”理财产品的销售并未呈现“火爆”态势。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推出“看跌型”理财产品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其中不少银行的产品在距离起息日仅2天时,仍有较充裕的剩余额度,购买者甚至仅为十几人。 对此,多家银行网点客户经理表示,此类理财产品只适合有相关投资经验的投资者,通常只有当客户表达出明确的购买意向时才会向其推荐,并会结合客户对挂钩投资标的的研判水平来作出最终推荐。 明确收益结构 那么,挂钩标的究竟如何影响最终能够实现的收益率呢?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需认清其购买的“看跌型”理财产品收益结构,结合产品的观察期作出相应判断。 以招行1月14日至21日发售的“沪深300看跌鲨鱼鳍”非保本理财产品为例,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区间为1.84%—11.84%,投资期限为66天,1月21日起息,即观察期为1月21日下午3点至3月26日(结算日)下午3点,观察这一连续时期的定盘价格,到期日为3月28日,期初价格和期末价格的关系决定了其不同的收益结构。 这里提到的定盘价格,是指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公布的沪深300指数收盘价,期初价格是指理财产品成立日当日的定盘价格,期末价格则指结算日当日的定盘价格。 在观察期内,有三种情形将对最终的收益率产生影响。第一,如果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的定盘价格曾低于期初价格的90%,那么年化收益率为3.84%;第二,如果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的定盘价格均高于或等于期初价格的90%,且期末价格高于期初价格的100%,则年化收益率为1.84%;第三,如果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的定盘价格均高于或等于期初价格的90%,且期末价格低于或等于期初价格的100%,那么年化收益率在1.84%—11.84%之间,具体计算公式由银行在收益规则中予以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仅靠单纯“看跌”即可获得高收益,关键要看银行在设计此款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为实现最高收益率设置了怎样的区间,以及触达这一区间的可能性有多大。 尽管收益存在浮动区间,但当前的“看跌型”理财产品大多属于较低风险等级(二级),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也正因如此,部分投资者倾向于将“看跌型”理财产品作为挂钩标的市场下行的对冲工具。 厘清产品性质 需要厘清的是,你能买到的“看跌型”理财产品并非都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还有可能是“结构性存款”,这两者在产品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别,也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投资者在购买前需对此加以确认。 民生银行1月18日起息的“聚赢挂钩伦敦金(看跌)”产品便是“结构性存款”。与“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相比,它保证本金及合同约定的最低收益,但不保证超出最低收益之外的额外收益。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18年9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两大类,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管产品,保本理财产品则应按照是否挂钩衍生产品,分为结构性产品和非结构性产品,以方便银行分别按照结构性存款或其他存款实行管理。 “也就是说,保本产品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真正的非保本资管产品已形成本质差异,个人投资者对此需予以明确。”该负责人说。 他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纲领性文件发布,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证券期货市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落地,我国“大资管”的监管框架已搭建完成,保本理财产品将在银行的“代客理财”即资产管理范畴中渐行渐远,转而以“结构性存款”的方式出现。 实际上,结构性存款在国际上普遍存在,我国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按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 在购买中,投资者应如何快速对上述两者作出辨别?《产品说明书》是关键。一般情况下,在说明书顶端,银行会标明所售产品的属性,若为非保本理财,通常写着“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若为保本理财,则通常写着“结构性存款非普通存款”,投资者可以据此快速识别。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