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新闻

绿色金融助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4-4-3 19:29|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184| 评论: 0|原作者: 李建平 刘志平 刘慧|来自: 中国金融家

摘要: 基于山西省临汾市的调查思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市场定价等基础功能,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同时为传统的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的临汾实践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分行紧紧围绕山西省分行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绿色金融工作,推动全市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一,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合力初步形成。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分行联合市金融办、银保监、发改委、能源局等9家单位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明确绿色金融支持的五项重点领域、八项工作机制和五大支撑体系,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方向。联合市金融办推动临汾市政府设立1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等领域。设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通过资金奖励的方式,支持工业和信息化、能源领域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财政金融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第二,推动建立名单推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分行强化与市发改委、工信局沟通对接,联合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名单推送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名录。2023年首批名单涵盖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通过的48个绿色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经工信部审核通过9个绿色工厂名单和60个符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方向的省市重点项目名单,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识绿”成本,提高了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效率。


第三,政策工具效能有效发挥。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分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积极开展“绿票通”再贴现业务,降低绿色产业供应链企业融资成本。业务开展以来,全市“绿票通”业务累计办理2.4亿元。发挥专项货币政策工具低成本资金撬动作用,截至2023年末,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向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领域投放优惠信贷资金16.71亿元,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煤炭清洁高效加工、民用清洁采暖等绿色领域高效发展。


第四,绿色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临汾市绿色贷款同比增长58.4%。从增量看,绿色信贷投放规模大幅增加,2023年末绿色贷款较2019年末增长2.7倍。从增速看,绿色贷款余额增速逐年加快,近四年增速分别为6.8%、18.83%、85.54%和58.04%,平均增速达42.3%。


第五,绿色金融服务持续优化。一方面,绿色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银行普遍设立了由行长任组长,行内所有业务部门组成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个别银行设立了绿色分支行等特色机构),建立了绿色信贷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价格补贴、减记经济资本成本、绩效奖励等方式予以激励。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各银行普遍开设绿色通道,设立专项信贷规模,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资管、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综合绿色金融业务,将碳排放权、可再生能源补贴权等纳入认可的抵质押物范围。



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第一,绿色信贷总量偏低,发展不平衡。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在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中占比7.64%,远低于涉农55.45%和小微企业24.38%的占比。同时,银行间业务发展水平不均衡。绿色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全市的70%,16家农信机构和4家股份制银行市场份额不足25%。另外,绿色融资结构不平衡。绿色金融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主要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业务种类单一,无法满足绿色企业和项目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第二,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偏低,精准度需提升。一是缺乏专营机构专业人才。绿色发展涉及能源、工程、环保、法律、金融等多学科,对金融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综合性要求高。目前各银行普遍未设立绿色信贷部门,绿色业务主要由公司部信贷人员开展,“识绿”模式是“先营销再对照”,确定支持的企业或项目后,对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识别,符合标准的打标划定为绿色贷款。二是缺乏权威细化的识绿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地方性绿色融资主体认证方法和评价系统,没有经主管部门认证的绿色项目或绿色企业库,金融机构主要“识绿”依据是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及其解释说明,“识绿”方法是主观判断,效率低且易造成“伪绿”“洗绿”“漂绿”。三是绿色金融评价成果缺乏有效运用。对地方法人银行的绿色金融评价结果尚未与宏观审慎评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等挂钩,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督导手段,其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是转型金融顶层设计的缺失,也使得金融机构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转型”活动,以及高碳或棕色活动存在无法明确识别的情况,在转型金融可针对性地为“棕色”领域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补充覆盖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高碳领域,引导和督促“棕色”领域的转型发展方面比较谨慎。


第三,绿色产品创新能力偏低,特色产品落地难。一是绿色金融市场基础不完善。截至2023年末,临汾市经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业园区只有1家,绿色工厂8家,没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地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模尚未形成。二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仍需提高。支持绿色发展实力较强的全国性银行地市级分支机构没有产品设计权限,需在总行现有的信贷产品中选择使用,大部分绿色产品与临汾“水土不服”。三是绿色产品落地的土壤有待培育。临汾市目前尚处于对部分企业配额碳资产的初步测算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资产、碳汇碳资产的估算阶段,还未达到向重点排放单位进行配额、登记的工作阶段,没有形成企业碳排放监测控制体系和碳市场工作机制,金融机构已推出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确权贷等特色产品无法落地。


第四,绿色信息共享程度偏低,配套机制不健全。一方面,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充分,提升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难度。目前,虽然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但行业政策、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失信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尚未实现。地方法人银行科技赋能水平较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办理绿色信贷业务和贷后管理主要依赖现场调查感知、相关证照审核及互联网站和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查询搜索,信息获取滞后。另一方面,绿色金融配套机制不健全,影响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积极性。目前临汾市针对绿色金融业务没有设立专项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或担保基金等激励政策,未建立统一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思考


第一,提升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评价激励约束效能。一是用足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资金的投放力度,根据实体经济需求,及时向上级行申请增加资金限额,结合银行机构支持绿色发展情况,动态调整限额分配,优先满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等绿色领域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二是发挥好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抓住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窗口期,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投放符合政策支持条件的贷款,降低绿色融资成本。三是强化绿色金融评价结果运用。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内外联动,将对地方法人银行的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监管评级、央行评级、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挂钩,依法依规拓展绿色金融评价结果应用场景,提升法人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第二,完善绿色融资市场基础和配套机制。一是推动健全绿色融资市场基础。推动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系统的“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布局三大产业绿色发展蓝图,建立完善的工作督导推进机制,激励约束并举,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二是推动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机制。推动地方财政、税务出台金融配套政策,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绿色发展基金或统筹财政奖补资金等措施,为绿色贷款提供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贴,对绿色债券发行提供专项奖励或利息补贴。对支持经济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银行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三是推动探索建立碳交易体系。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与节能服务产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协作,为企业提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对全市碳资产进行测算,探索形成企业碳排放监测控制体系和碳市场工作机制。积极引进绿色交易所分支网点,提供环境产权交易与管理、环境保护信息发布、环境保护咨询等服务,探索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为形成多元多样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第三,推动建立大数据平台赋能绿色转型发展。借鉴浙江湖州等试点地区经验,建议地方政府搭建临汾市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行业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等政务信息和环保处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等数据,同时建立地方性绿色融资主体认定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发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评价系统,与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绿色融资项目(企业)评价指标数据自动抓取,一方面提升绿色认定的精准性和权威性,降低金融机构“识绿”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便于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建议地方政府明确牵头部门,依托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评价系统定期开展绿色融资主体认定工作,形成权威的地方绿色项目(企业)库,动态更新名单,向金融机构推荐,提升银企对接效率,防止“伪绿”“洗绿”“漂绿”现象。


第四,优化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和金融产品体系。一是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绿色分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等特色机构或设立绿色信贷部门,培养具备金融、法律、节能环保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立绿色金融专营服务团队,定期参加专业化的绿色金融业务培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绿色基金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精准满足客户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金融需求。积极向优质绿色环保企业营销推广“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联合地方金融办配合政府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三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布局,结合企业生产、销售、技术改造、环境治理等环节,科学设计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产品,争取纳入总行产品体系,精准满足地方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积极研发绿色零售类产品,探索将绿色消费与绿色信用卡相结合,通过客户采购绿色低碳产品多倍积分制,积分抵扣或产品兑换等形式,激励刺激绿色消费,助推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养成。四是实施金融创新,将绿色金融融入金融机构的企业愿景、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深度融合信贷、债券、基金、股权、保险、担保、信托、碳金融等工具,创设适合传统资源型产业减碳降碳需要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分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